簡介
重點:由于市場的混亂,和不良奸商的忽悠,大多數人根本搞不清USB3.0和USB3.1。USB 3.1 Gen1就是USB 3.0。而USB 3.1 Gen2才是真正的USB3.1。USB 2.0的最大傳輸帶寬為480Mbps(即60MB/s),USB 3.0(即USB 3.1 Gen1)的最大傳輸帶寬為5.0Gbps(500MB/s),USB 3.1 Gen2的最大傳輸帶寬為10.0Gbps(雖然USB 3.1標稱的接口理論速率是10Gbps,但是其還保留了部分帶寬用以支持其他功能,因此其實際的有效帶寬大約為7.2Gbps)。USB 2.0為四針接口,USB 3.0和USB 3.1為九針接口。
USB 3.1是最新的USB規范,該規范由英特爾等大公司發起。與現有的USB技術相比,新USB技術使用一個更高效的數據編碼系統,并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數據吞吐率(USB IF協會)。它完全向下兼容現有的USB連接器與線纜。
USB 3.1兼容現有的USB3.0軟件堆棧和設備
USB3.1 LOGO
協議、5Gbps的集線器與設備、USB 2.0產品。
擁有Thunderbolt技術的英特爾也歡迎USB 3.1標準的成形。USB 3.1包含了USB 3.0的大部分特性 。USB 3.1作為下一代的USB傳輸規格,通常被稱為"SuperSpeed+",將在未來替代USB 3.0。
規范制定歷程
2008年11月12日USB 3.0推出之后,SuperSpeed帶來了5Gbps高速傳輸效能,附加提供5V/0.9A電源。隨著傳輸速率的要求提高,加上也希望能提升供電能力,2013年1月6日USB IF協會(USB Implementers Forum)正式宣布要推出新的USB 3.0加強版(即USB 3.1)。2013年7月31日宣布正式開始研發SuperSpeed 10Gbps,2013年12月3日USB 3.0 Promoter Group正式宣布USB 3.1誕生。到了2014年6月份Computex Taipei 2014,ASMedia第一家正式展示原生USB 3.1晶片,實現SuperSpeed+,也就是SuperSpeed 10Gbps速率。
介面規范
usb 3.1有三種連接介面,分別為Type-A(Standard-A)、Type-B(Micro-B)以及Type-C
Type-A(左)與 Type-C(右)
Type-A(左)與 Type-C(右)
標準的Type-A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介面方式,Micro-B則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設備,而新定義的Type-C主要面向更輕薄、更纖細的設備。
Type-C大幅縮小了實體外型,更適合用于短小輕薄的手持式裝置上,Type-C將取代Micro-AB型連接器(支援USB裝置直接對傳,不需要有主控系統介入),也將取代一般Micro-USB連接器,Type-C仿Apple Lightning連接器,正反均可正常連接使用,較現有Micro-USB更理想,Micro-USB雖有防止反接的防呆機制,但正反均可接的好處,勝過防止反接,
Micro-B(反面)
Micro-B(反面)
摸黑狀況上都可順利完成接線。 另外,Type-C還有增進的電磁干擾與RFI mitigation (射頻干擾抑制)特性。
Type-C引腳定義
Type-C引腳定義
傳輸速率與編碼標準
因應各種裝置的高速應用,USB的頻寬從1.0版本(1.5Mbps)、1.1版本(12Mbps)、2.0版本(480Mbps)到3.0版本(5Gbps),速度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而面對將來的需求,新的USB 3.1介面將把頻寬再翻倍,提升至10Gbps,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編碼率也再度提升。
USB 3.0為8b10b編碼,也就是每傳送10bit資料中,只有8bit是真實的資料,剩余的2bit是做為檢查碼。8B/10B(簡稱8b10b)最早是IBM在1983年發明并應用于ESCON(Enterprise Systems Connection 200M)(200M互連系統)上的。因此整個頻寬會有高達20%(2/10)的損耗,而新的USB 3.1則是使用128b/132b編碼,在132bit的資料中,只需使用4bit做為檢查碼,傳輸損耗率大幅下降為3%(4/132),所以USB 3.1不單只是提升頻寬而已,連傳輸效率也增進不少。另外,相較于Thunderbolt,USB 3.1和Thunderbolt1已同樣擁有10Gbps的速度,而Thunderbolt 2雖然提供20Gbps,但只是把原本的Thunderbolt 1中兩條獨立的10Gbps合并,變成單向傳輸20Gbps,而非雙向,而此看來,只要USB 3.1裝置正式問市后,頻寬速度和應用廣度上仍相當具有優勢。
電力供應規范
相比USB 2.0的5V/0.5A,USB 3.0提供了5V/0.9A電源。但人們任然希望更強的供電能力,于是USB 3.1(SuperSpeed+)將供電的最高允許標準提高到了20V/5A,供電100W。
電力供應規范- USB Power Delivery(USB PD),設計上兼容現有的USB 2.0和USB 3.0線材和連接器,新的USB 3.1 Type-C連接器也通用。USB PD支持更高的電壓和電流,以滿足不同的應用裝置,同時也相容現有的USB Battery Charging 1.2充電規格。USB PD為埠對埠的架構,USB和電力溝通訊號分開,電力的供應是透過主機端和裝置端的VBus通訊協定來溝通,如果裝置支持,則可依組態(Profiles)的電壓和電流,提供更高的瓦數供應。USB PD依裝置不同分成5個組態(Profiles),皆需要使用新的可偵測線材,才能提供大於1.5A或5V的電力。組態1針對手機,為5V/2A(10W),基本的電力輸出,已比USB 3.0的5V/0.9A(4.5W)還多; 組態2為5V/2A或12V/1.5A(最大18W),可為平板和筆電充電;組態3為5V/2A或12V/3A(可提供較大的筆電最大36W的電力);組態4為最大為20V/3A(60W)(Micro-A/B連接器不支持),,組態5為最大為20V/5A(100W)的電力供應,(TYPE-A/B連接器不支持),也就是說只有type-c才能完全支持最大100W電力供應。USB 3.1供電的提升,以及支持充電的應用將會讓USB 3.1有望大一統手機、平板、電腦傳輸介面。
影音傳輸標準
USB 3.1新增USB A/V影音傳輸。使用USB來傳輸畫面其實有很大的便利性,除了USB介面本身就相當廣泛外,還能省去一條電源線,直接以USB供電,例如ASUS MB168B+ 15.6吋可攜式顯示器,就是以一條USB 3.0來連接顯示,不過它最多只支持到Full HD等級。新的USB AV 3.1提供9.8Gbps頻寬,最高支持4096 x 2304 @ 30FPS的4K顯示畫面,4K顯示的規格已和HDMI 1.4一樣,同時USB AV也支援HDCP影像加密技術,搭配更大的電力供應,較大尺寸的顯示器可望也能藉由USB AV 3.1來顯示4K解析度。另外,現有的裝置和顯示器可透過USB AV轉接器,以USB線來傳送影音。USB AV若能加以普及,勢必能為生活帶來很多便利性,USB線也可能取代其它顯示介面,成為最實用的影音傳輸線材。
電容式傳感器的優缺點 電容式傳感器的優缺點 電容式傳感器ppt 電容式傳感器ppt festo顏色傳感器 festo顏色傳感器 tcs230顏色傳感器 tcs230顏色傳感器 顏色傳感器51使用實例 顏色傳感器51使用實例 顏色傳感器原理 顏色傳感器原理 tcs3200顏色傳感器 tcs3200顏色傳感器 顏色傳感器使用實例 顏色傳感器使用實例 顏色傳感器模塊 顏色傳感器模塊 顏色傳感器資料 顏色傳感器資料 顏色傳感器價格 顏色傳感器價格 ifm傳感器 si5004 ifm傳感器 si5004 ifm傳感器樣本 ifm傳感器樣本 ifm壓力傳感器 ifm壓力傳感器 ifm接近傳感器 ifm接近傳感器 ifm溫度傳感器 ifm溫度傳感器 傳感器ifm213 傳感器ifm213 ifm流量傳感器 ifm流量傳感器 ifm壓力傳感器 pn2024 ifm壓力傳感器 pn2024 ifm振動傳感器vsa001 ifm振動傳感器vsa001